
期刊简介
本刊是我军公开发行的第一本军事医学科普读物。它以党的路线、方针政策为指针,以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为重点,立足部队,面向全国,旨在提高军民自我保健能力。本刊辟有军事医学、健康视点、载人航天知识问答、防病天地、军人保健诗歌、优生优育、心理卫生、青春期卫生、卫生板报、卫生短波、用药之道、中老年保健、妇幼卫生、节气与养生、生活顾问、饮食与健康、人体奥秘、医学纵横、环境与人、吸烟与健康、答病释疑、我与解放军健康、卫生文学等40多个栏目。本刊先后五次获得全国、全军优秀期刊。本刊经营广告业务,凡与卫生保健有关的内容并符合《广告法》,均可在本刊进行宣传。
钩虫病
时间:2024-12-05 17:15:18
钩虫病 (ancylostomiasis),是指感染钩虫所致的寄生虫病。又名黄肿病、疳黄、黄胖病、黄胖、饕餮黄、黄肿、食劳疸黄。四川及江浙民间又称为懒黄病,?黄病,桑叶黄等。由小儿赤脚或坐地,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,进入体中引起。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,倦怠乏力,肤色萎黄,面足浮肿。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,以面黄浮肿,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症。治疗以驱虫为主,配合调理脾胃。驱虫可选用贯众,榧子,苦楝根皮,土荆芥,槟榔等;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;气血虚弱者,用十全大补丸。并可用《串雅内编》加味绿矾丸。
钩虫病流行相当广泛,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。
钩虫病的病因病机
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。《诸病源候论·九虫候》说:“伏虫,长四分”,“伏虫,群虫之主也”。
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,钩蚴从皮肤钻入,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,而导致钩虫病。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,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,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。
钩虫病的辨证治疗
治疗钩虫病以驱虫为主,配合调理脾胃。驱虫可选用贯众,榧子,苦楝根皮,土荆芥,槟榔等;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;气血虚弱者,用十全大补丸。并可用《串雅内编》加味绿矾丸。